学校主站  |  加入收藏 
 
  专业报告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报告

 

 

 

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自 评 报 告

  

 

                   学 校  名 称: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主管部门:      湖北省教育厅     

                   学校主办单位:    孝感市人民政府       

                   专 业  名 称:      医学美容技术        

                   立 项  时 间:      二O一五年        

                   撰 写  时 间:     二O一八年六月    


 

 

  一、专业基本概况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美容技术专业起源于护理专业美容方向,2002年9月首次招生,2008年6月学校申办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并于2009年9月招生,2015年10月教育部更改专业目录,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变更为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目前本专业共有在校生314人,专兼职教师38人。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先后被学校确定为优势发展专业,骨干专业、校级特色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专业。2015年11月,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5年立项建设的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与特色专业名单的通知》(鄂教职成[2015]14号),医学美容技术专业被湖北省教育厅批准立项进行特色专业建设。本专业坚持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医学美容人才为目标,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并一直致力于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省级特色示范专业。近年来,在教学团队建设、专业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对外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学生多次在全国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大赛中获得奖项,毕业生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好,就业质量高,毕业生供不应求,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赞誉。

二、专业建设执行与完成情况

建设项目

建设内容

完成情况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实施 “双线并行,双证并举,循环教学,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完成

2.科学制定适应医疗美容职业岗位群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

完成

3.加强国际交流,推进医疗美容技术教育国际化发展;

完成

4.加强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管理;

完成

5.同合作企业共同开发修订与职业标准对接的12门专业课程标准、3门课程教材建设。

完成

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1.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做中学,做中教”;

完成

2.适应学生多样化选择与就业需要,探索实施学分制管理;

完成

3.适应企业岗位需求,探索岗位知识、能力培养改革,提高就业质量;

完成

教师评价制度改革

1.完善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符合校情实际和专业特色的考核评价制度;

完成

2.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完成

实践教育体系建设

1.建立完整、先进、稳定的实践教育管理体系;

完成

2.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完成

3.修订和完善实践性教学课程标准;

完成

4.制定毕业实习考核管理办法;

完成

教育质量评价

建立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多元、开放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完成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开展实训、培训、咨询、健康教育和美容护理技术等全方位的服务;

完成

三、专业建设的主要工作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推行“双线并行,双证并举,循环教学,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在校企专业共建的基础上,实施“双线并行,双证并举,循环教学,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双线并行”是指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培养并行,在培养学生过硬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强学生职业道德、责任感、吃苦耐劳精神等综合素质培养;“双证并举”是指职业资格证书和毕业证书并举,在培养学生学业成绩达标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强化综合职业技能训练,使所有学生均取得美容师职业资格证书;循环教学,即在行业企业参与课程体系设计的基础上实施教学环境的循环、教学师资的循环、技能训练的循环;学做合一,即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学做合一,突出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就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2.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专业核心课程,突出医学背景和特色

根据行业企业调研、专业委员会论证,结合毕业生调研和追踪学生的成长轨迹,学校和企业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即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医学美容必需的基础医学、医学美学及美容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美容医学咨询与设计能力、美容皮肤养护能力,以及美容文饰、物理化学美容等技术操作能力,具备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能从事美容医学技术操作与培训、美容医学咨询与指导、美容机构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根据三大培养领域(医疗美容领域、美容美肤保健领域、美容产品营销领域),多个岗位(医学美容技师、医学美容咨询师、美容师、美容导师等)的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一二三”课程体系,即一组通识课程、二种专业基础课程,三类专业课程。同时调整核心课程,将原来的七门核心课程《美容实用解剖生理》、《面部护理技术》、《身体护理技术》、《化妆技术》、《美容业营销管理实务》、《中医美容养生技术》调整为《美容实用解剖生理》、《中医基础》、《面部护理技术》、《身体护理技术》、《中医美容养生技术》,突出“医学美容”理念。在调整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美容外科》、《临床疾病概要》、《美容皮肤治疗技术》等医学方面的专业和专业基础课程,适应市场上对医学美容技师、医学美容咨询师等缺口的需要,更加符合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定位。

 

3.根据岗位人才需求,实施多形式人才培养

以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根据美容行业企业对不同岗位的能力要求,实施多种形式人才培养,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既保证了专业基本平台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又按照行业岗位技术特点和不同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培养,打造具有一定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保证了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力和岗位适应性。

(1)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先后与武汉海峡萧氏美容发展有限公司、香港雅姬乐集团有限公司签署现代学徒制合作协议,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行“1.5+0.5+1.0”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即在学校全程接受系统教育1.5年;在企业集中学习0.5年,进行岗前的职业素质及专业基础技能学习;顶岗实践1年。实行双导师制培养,学校导师教基础,企业导师强技能,学校企业交叉授课,重构课程体系,重组课程内容,实现“工”与“学”交替。按照“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来设置课程,建成“公共课程+专业课程+美容项目”为主要特征的适合学徒制的专业课程体系,实现在岗交互培养,岗位工作与学历教育相融合,根据不同生源特点,形成“校企双主体育人,双导师交互训教”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对外交流合作培养

与台湾建国科技大学、台中科技大学、韩国湖南大学等境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并签署交流合作协议。近年来,已选派30余名师生赴境外进行为期半年的交流学习,不仅学习课程,而且还参加美容行业国际交流比赛。学生取得的课程成绩和学分,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转换成本校相应的课程成绩和学分。把学生“送出去”不仅让他们有机会接触美容行业最新理念和技术,增长见识,拓展国际视野,还有利于借鉴和吸收境外先进的教育内容,学习其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管理方法,满足多元化人才培养需求。

(3)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

与武汉椰岛美容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卡连弗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合作开办订单培养。医学美容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比较强的专业,同时,美容行业发展日新月异,技术操作项目和流程都在不断的更新,结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企业技术骨干、人事主管参与教学环节,进行企业素质培养和岗位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入职后,不再需要岗前培训,可以直接顶岗,提升适岗能力,达到“零距离”上岗。

(4)双证书人才培养

以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将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有机融合,实施双证书人才培养,即学生毕业后获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生产性实训》等实务类课程的学习,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促使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一致,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近三届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100%。

近三届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情况

年级

人数

中级美容师

高级美容师

化妆师

获证

人数

获证率%

获证

人数

获证率

%

获证

人数

获证率

%

2016届

136

136

100%

136

100%



2017届

139

139

100%

137

97.2%

15

10.6%

2018届

147

147

100%

118

80.3%

26

17.7%

4.学做合一强化技能,感恩教育提升素质,实现双育人

美容学院依托学校资源成立“致美尽孝”志愿者服务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融入“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核心思想,结合季节特点每月定期为广大师生及社会人员宣传中医养生知识,开展技术咨询与服务,让大家重视身体亚健康问题,从而达到改善全民身体素质,提高全民生活质量的目标。“致美尽孝”志愿者服务队具有良好的志愿服务理念、组织机构完善,管理规范,拥有固定的活动基地,志愿者达300余人。

“致美尽孝”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把实践教学服务的对象拓展为学校保洁阿姨、宿管阿姨,开展“阿姨美化我们的环境,我们美化阿姨的面容”志愿者服务活动,进行感恩教育。组织志愿者到福利院服务孤寡老人,加强学生在职业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通过服务他人,做到了服务社会、德能并进,在强化技能的同时,提升了素质。真正使“致美尽孝”志愿服务在教育人、引导人、塑造人,实现知识育人、感恩育人。2016年12月“致美尽孝”志愿服务队因在基层共青团工作实践中成效显著,获得团省委的大力支持,成功申报了“团建优品汇项目”,2017年1月美容学院团总支“致美尽孝”志愿服务队被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学联联合授予“湖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以“致美尽孝”志愿活动为主题的新闻推送在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官微上受到了全校乃至全省的广泛关注,在当周的湖北高校共青团微信排行榜单周阅读量排名前三。

(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1.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1)“三会”递进训练,贴近真实情景

开展“翻转式”课堂教学,转变课堂教学组织模式,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三会”递进训练,即在课前,通过在线精品课程、操作视频,要求学生会模仿;在课中,教师集中讲解知识要点和注意事项,要求学生会操作;在课后,通过自己联系保洁阿姨或顾客,实现会服务。“三会”递进训练贴近真实工作情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切实使学生真正做到“做中学、做中教”。

工作过程教学流程图

(2)开展生产性实训,提高综合技能

在专业课程完成后,开设生产性实训课程,按照美容院服务流程以项目管理的形式,要求每位学生自己邀约顾客到实训室进行全程美容护理服务不少于76人次,专业教师随时跟进解决学生在实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实现校内教学与企业岗位零距离,提高学生综合技能。

接待工作                 美容护理操作

护理后交流                  前台服务

美容院值班小结                实训总结

(3)实施小老师团队管理,革新教学模式

实施小老师团队管理制度,从大一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经过教师集中培训、大二学长一对一或一对二进行理论和技能辅导、全面考核后,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和表现,成立美容院美容技师小组,辅导小老师小组(一对一辅导差生)、化妆小老师小组(开展化妆社会服务)等各类学生小老师小组。如将小老师分成5个美容院值班小组,每个小组设店长1人,顾问1人,美容师3-5人,每组轮流在校内美容院值班1天。在仿真训练室、美容院真实的场景中顶岗工作,按照美容院的服务流程,顾客从预约到跟踪服务全程学生主导,老师辅导,答疑解惑,以提升学生综合技能。各小组的成立,发挥了学生的特长,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经过几年的探索,逐渐在小老师选拔、培训、管理、使用、交接上形成体系和制度。

培训动员大会                礼仪培训

基础理论知识强化

体能训练           案例讨论

技术小组考核

技能辅导                   周例会顾问总结

(4)多元化考核评价,全面提升能力

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在考核内容上,坚持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的原则;在考核权重上,加大职业素质、专业技能考核、过程考核比重;在评价方式上,实施多元评价,坚持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相结合,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综合运用笔试、口试、技能考试等多种考核手段。实施专业核心课程诊断与改进试点,并形成质量诊改报告。

2.加强项目化教材建设

以美容行业职业标准及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立足于培养美容行业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校企合作,整合教学内容,主编《面部护理技术》、《身体护理技术》、《实用美容英语会话》三本项目化教材并正式出版。如《身体护理技术》整合为十个项目:概述、方向精油的应用、身体护理服务流程、身体按摩项目、美胸护理、减肥护理、肩颈部护理、手臂护理、足部护理和脱毛护理。《面部护理技术》整合为概述、面部护理服务流程、面部皮肤护理、面部常见损美性皮肤护理、眼部护理、唇部护理、面部护理常用美容仪器等七个项目。教学中结合项目操作流程,以顾客为中心,模拟真实工作情境,实现“做中学、做中教”。

3.实施精品化课程建设

实施医学美容技术专业3门技能型核心课程《身体护理技术》、《面部护理技术》、《中医养生技术》精品化工程。通过对核心课程进行精品化建设,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深化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体现教学理念的变化,把核心课程建设成为高水平、有特色、具有影响力和示范性的优秀精品课程。通过整合优化已有教学内容,利用现代化的各种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建设精品网络教学资源,搭建师生交流和互动的平台,建立学习空间,通过沟通互动,既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便于广大师生共享优秀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推动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近三年来,学院围绕专业建设目标,制定完善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重点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培育和构建教师梯队,带动骨干教师成长。通过内培外引相结合,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在建设周期内,引进专业教师4人,聘请中国美发美容协会会长、全国美发美容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闫秀珍为楚天技能名师,聘请2名整形美容外科专家及5名境外美容行业精英、高校美容教育专家为客座教授。目前,本专业有专兼职教师38人,其中高级职称14人,占36.8%;中级17人,占44.8%;初级7人,占18.4%。硕士及以上学历12人,占31.6%。教师队伍中45岁以上教师比例为23.7%,35岁以下青年教师比例为44.7%。教师梯队中有全国美容美发行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分会委员1人,国家级评判员2人,校级师德标兵1人,校级优质教学奖获得者1人。近三年来,参与国家级教科研课题2项,承担省级教科研课题2项,校级课题3项,主编出版各类教材6本,发表教科研论文24篇,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奖11项。

本专业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近两年组织专业教师14人次参与顶岗实践、进修,到美容医疗机构、企业学习新项目、新技术,20人次参加行业、协会、行指委组织的各类标准推行、国际对接会、新技术研讨等会议。

2.重点培养骨干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

根据《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实施办法》有关精神,结合我院专业建设的实际,制定《美容学院骨干教师培养制度》。结合专业建设实际,成立骨干教师培养工作领导小组,采取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骨干教师培养模式,加快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鼓励骨干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和课程整合能力,充分发挥骨干作用,遵循兼顾工作与短期培训为主的原则,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培养活动,将培养工作融入正常教学工作中。通过微课、慕课、信息化技术培训、信息化教学比赛、精品在线课程建设等方式,鼓励教师合理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加强信息化教学研究,全面提升信息化素养和信息化教学水平。陈娟、梁超兰、杨志萍、余芊芊、唐满等专业骨干教师多次参加学校和行指委组织的各类信息化教学比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四)完善实践教育体系

 

1.通过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确定目标体系

通过对本专业所对应的医学美容技师、医疗美容咨询师、美容师、美容导师等岗位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对岗位具体的工作内容或完成这些任务所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确立职业岗位需要的、内容明确、可操作、可评价的目标体系。

我们通过两个途径分析典型工作任务,一是通过深层次的企业调研,详细掌握企业的现状、组织机构及各岗位人员比例、工作的组织形势和过程、工作任务及实施情况,然后进行职业分析;并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组成专家组,召开“工作任务分析会”,通过工作任务分析会,理清岗位所包含的具体工作项目,及完成该项目需要的步骤,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见下表:

岗位

工 作 任 务

职 业 能 力

医学美容技师

(1)皮肤类型判断;

(2)面部护理操作 ;

(3)问题性皮肤护理;

(4)面部仪器护理;

(1)护理用品基础知识的使用;

(2)顾客的档案设计与建立;

(3)会进行各类型皮肤的分析、诊断及护理方案设计;

(4)能按要求与标准完成面部操作全程项目服务流程;

(1)全身经络、穴位按摩;

(2)减肥与美胸护理;

(3)腰部、腹部护理操作;

(4)美颈、手部、足部按摩操作;

(5)身体各类仪器的运用;

(1)掌握身体护理服务流程及顾客档案设计与建立;

(2)会身体分析、诊断及护理方案设计;

(3)会身体清洁,身体体膜特点及使用方法;脱毛的特点及操作方法;

(4)能按要求与标准完成身体护理各项操作服务流程;

(1)药物美容保健技术

(2)经络美容保健技术(刮痧、拔罐、针灸与美容养生的运用)

(3)体质养生保健技术

(4)膳食美容保健技术

(5)运动美容保健技术

(1)会识别及运用常见药物进行美容养生

(2)指出十四正经的循行及常见腧穴;熟练运用刮痧、拔罐、针灸等方法进行美容养生

(3)会九种体质的辨识及调养方法

(4)掌握食物的性能及配伍,会运用药膳进行美容养生

(5)会运用健身气功进行美容保健

2.推进项目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内容体系

按照人才培养的目标,将岗位职业能力划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三大模块,根据这些模块的要求确定实训课程或实训项目,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编写相应的实习实训指导书。

医学美容技术专业《中医美容养生技术》实训项目表

课程

实训任务

实训项目

主要实训内容

项目

类型

中医美容养生技术

药物美容保健

中药美容保健

中药美容保健原理、中药美容保健方法

专项

西药美容保健

抗衰美颜药、防光药、脱色药、减肥药、治痤疮药

专项

外用美容药物的给药方法

中药药浴、超声药物透入、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

专项

经络美容保健

美容常用经络腧穴

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任脉、督脉

专项

针灸美容保健

针刺美容、灸法美容、拔罐美容

专项

推拿美容保健

美容推拿基本手法、脏腑保健常规手法

专项

刮痧美容保健

刮痧知要、刮痧操作、技能训练

专项

摩羯刷美容保健

五行经络刷操作程序、方法、技能训练

专项

面部拨筋美容保健

面部拨筋原理、技能训练

专项

艾灸罐美容保健

艾灸罐操作程序、技能训练

专项

运动美容保健

中医传统养生功法---八段锦

八段锦动作要领及临床应用

专项

体质调养

体质的分类与判定

体质的分类、体质的判定

专项

体质调养方法

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气郁体质、血瘀体质、特禀体质的调养方法、平和体质的保健方法

专项

医学美容技术专业《面部护理技术》实训项目表

课程

实训任务

实训项目

主要实训内容

项目

类型

面部护理技术

面护服务流程

顾客接待与咨询

顾客接待与咨询的内容、顾客接待与咨询的要求、顾客接待与咨询的流程、模拟训练。

专项

顾客档案

顾客档案的主要内容、填写顾客档案的基本要求、顾客档案的制作与使用、模拟训练。

专项

皮肤分析

皮肤分类、皮肤分析方法、皮肤分析基本程序、模拟训练、技能实训。

专项

面护方案制订

基本内容与要求、护肤品的选择与使用、模拟训练。

专项

面部护理操作

清洁皮肤

洁肤用品的选择及使用、表层清洁、深层清洁、注意事项。

专项

面部按摩

按摩的作用及要领、前奏、额部按摩、眼部部按摩、鼻部按摩、面部按摩、唇部按摩、下巴部按摩、面部收势等、技能训练。

专项

面膜

面膜的特点及功效、不同面膜的操作手法、技能训练。

专项

面部刮痧

刮痧操作、技能训练

专项

眼部护理

眼护操作、技能训练

专项

唇部护理

唇护操作、技能训练

专项

仪器护理操作

皮肤测试仪的使用

皮肤测试仪结构、原理、作用及注意事项、操作程序、方法、技能训练

专项

奥桑喷雾仪的使用

奥桑喷雾仪结构、原理、作用及注意事项、操作程序、方法、技能训练

专项

超声波美容仪的使用

超声波美容仪结构、原理、作用及注意事项、操作程序、方法、技能训练

专项

 

3.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为实践教学提供条件保障

调整优化校内实训室布局,按项目、功能划分为面部护理实训室、身体护理实训室、中医养生实训室、皮肤仪器治疗实训室、美甲实训室、化妆实训室、美姿美仪实训室、多功能展示实训室、美容一体化实训室、形象设计实训室、校内美容院等,总面积约2000平米。学校先后共投入30多万元购买相关实训仪器设备,改善实训条件。并引进企业资金,武汉美丽椰岛美容美发有限公司投入约30万元,建成形象造型设计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上海卡连弗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投入仪器设备价值约20余万元。

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室布局及主要仪器设备

序号

实训室

主要实训项目

主要仪器设备

1

面部护理实训室

①面部皮肤生理实验;②面部一般皮肤护理;③头部护理;④眼部护理;⑤面部穴位按摩;⑥问题性皮肤护理;

喷雾仪;超声波导入仪;皮肤测试仪;微电波拉皮仪等。

2

身体护理实训室

①全身经络组成及走向实验;②全身穴位按摩;③四肢按摩;④全身经络按摩;⑤健胸减肥;⑥足底按摩;⑦亚健康护理等。

冰雕仪;红外线烤灯;足浴按摩仪;E光脱毛仪等

3

中医养生实训室

①穴位针灸仪疗法;②中草药实验;③刮痧技术;④拔罐技术;⑤艾灸仪疗法;⑥艾工坊陶瓷刮痧艾灸杯;⑦排毒养颜;⑧亚健康调理等。

针灸铜人;红外线烤灯;艾灸仪;智能能量光子床垫等

4

皮肤治疗实训室

①问题性皮肤咨询诊断;②问题性皮肤高科技仪器治疗;③色斑性皮肤护理;④痤疮性皮肤护理;⑤黑眼圈、眼袋的护理技巧⑥敏感性皮肤护理;⑦衰老性皮肤护理。

奥桑喷雾仪;超声波导入仪;注氧仪;二氧化碳激光点阵仪;微电波拉皮仪;GP 696生物还原美容仪等

5

芳香疗法实训室

①精油调配法;②香薰疗法;③SPA疗法;④五感音乐疗法;⑤双人按摩法;⑥香薰能量石疗法;⑦巴拿芬疗法;

高科技坐式香薰药仓;太空舱仪等。

6

化妆实训室

生活类化妆造型(日妆、晚妆、职场妆、新娘妆、晚宴妆、休闲妆);

各类化妆品、化妆箱、化妆镜台、喷枪、服装道具、饰品

7

形象设计实训室

①艺术类化妆造型(摄影妆、舞台妆、影视妆、角色年代妆等);②时尚造型化妆(新潮妆、前卫妆、魅缇喷枪造型等)。

风格诊断册、色彩诊断布、各类风格款式服装、服饰

8

美甲

实训室

①指甲彩绘;②涂甲油;③半贴甲片;④法式贴法;⑤全贴甲片;⑥QQ甲制作;⑦真甲光疗;⑧真甲延长光疗;⑨雕花(外雕);⑩创意甲型设计制作等。

光疗机、美甲灯、美甲工具

9

多功能

演示厅

①美姿美仪展示、演示;②企业培训演示;③情景展示等。

T台、橱窗、模特人台、调音台、灯光、音响设备

10

校内美容院

①面部护理;②面部注氧;③头部护理;④肩颈护理;⑤背部护理;⑥腰部护理;⑦腹部护理;⑧下肢按摩;

超声波导入仪、注氧仪、艾灸仪、冰雕仪、红外线烤灯、LAFIT电子脂肪秤

两年来,不断调整优化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结构,新增建立9家合作紧密型的校外实训基地,建成1家校外示范性实训实习基地,在教学、培训、就业多方位合作,建立健全长效合作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使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受益,使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具有长期性。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一览表

序号

基地名称

序号

基地名称

1

上海卡连弗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13

广州四季康美管理有限公司

2

北京东英国际美容机构

14

深圳汇美康有限公司

3

武汉萧氏海峡美容发展有限公司

15

深圳中航健身管理有限公司

4

北京留指间健身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16

广州辰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增)

5

上海月靓神贸易有限公司

17

上海美丽田园美容发展有限公司(新增)

6

上海黛菲美业连锁

18

香港雅姬乐集团有限公司(新增)

7

杭州福韵施集团有限公司

19

珠海纯真香薰美容服务有限公司(新增)

8

杭州蕾蕾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20

香港东辉国际集团(新增)

9

武汉美丽椰岛美容美发有限公司

21

宁波薇琳医疗美容管理集团(新增)

10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附属惠济医院

22

广东伊丽汇美容有限公司(新增)

11

孝感市华美美容整形医院

23

湖北创世纪美容咨询有限公司(新增)

12

湖北省孝感安丽尔美容养生馆

24

湖北康宁健康管理中心(新增)

4.健全制度强化过程管理,完善运行管理体系

实践教学实行校、院两级领导与管理体制,教学实习管理办公室负责实施。学校先后制定了《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实践性教学管理暂行规定》、《湖北职业技术学院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校内实训室管理制度》、《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办法》等相关实习实训管理制度,保障实践教学顺利实施。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严格按计划、按步骤、按要求完成实践教学任务。校内实训过程中重点检查实践教学计划、实训课开出情况,实训室使用率、实训设备及耗材等情况;校外顶岗实习严格落实教育部《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强化过程管理,通过设立企业导师和校内指导老师,校企协同管理,实行月报制,每月向教学办上报学生顶岗情况,并不定期安排教师巡回检查。

5.完善实践教学课程标准,实施多元化考核评价

通过教研活动和业务学习,推动教师改变基于个人喜好和基于教材内容进行考核评价的做法,把评价建立在实践教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岗位工作能力需求和学生实际,同合作企业共同开发修订与职业标准对接的12门专业课程标准及顶岗实习标准。改革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实行技能考核、素质考核、顾客满意度测评考核,技能考核采取学生互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既突出教师是课程负责人的主体地位,又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与考核。

(五)改进教育质量评价

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诊断与改进工作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内部质量诊改要求,成立学院内部质量诊改领导小组,组织人员分别对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发展等方面进行自我诊断与改进。完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加大师德师风,专业实践能力和学生评教考核权重,通过学校教务处引进麦可思第三方人才评价体系,实施毕业生质量评价动态跟踪管理。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自我诊断与改进报告表

院系: 美容学院        专业: 医学美容技术

诊断项目

诊断要素

自我诊断意见

改进措施

专业质量保证

专业建设规划

目标达成度:100%

主要成绩:根据学校总体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结合美容学院专业设置与建设实际情况,制定我院2016-2020年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并确立明确的专业建设目标,是将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建成省级特色专业,在全国同类专业中起示范引领作用。

存在的问题:无

根据上级政策及建设情况,适时调整专业建设规划,适当拔高建设目标。

专业设置

目标达成度:80%

主要成绩:以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建设为重点,2016年新增人物形象设计等专业为辅助的专业群,

存在的问题:新增专业招生人数不足

主要原因:专业宣传不到位和地域性因素

加大招生宣传,医学美容技术专业为依托,以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化妆方向为重点培养方向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目标达成度:90%

主要成绩:根据行业企业调研、专业委员会论证,结合毕业生调研和追踪学生的成长轨迹,学校和企业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三大培养领域,多个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一二三”课程体系。

存在的问题:通识课程比例为20.9%,未达到25%的比例要求。

主要原因:目前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实行的是“2+1”模式,顶岗实习学时为1008学时,占比较大。

进一步修订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调整部分专业课程学时。结合企业用人需求及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实行多模式培养。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目标达成度:70%

主要成绩:推进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已分别与武汉萧氏海峡美容发展有限公司、香港雅姬乐集团有限公司签署现代学徒制合作协议,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和构建课程体系,并组成15人的班级进行校企联合授课。

存在的问题:招生难问题。

主要原因:现代学徒制招生政策尚未出台

积极联系招生部门,争取上级教育管理部门的政策支持,同时和企业联合到本地中职院校进行招生宣传。

专业教学团队

目标达成度:80%

主要成绩:通过内培外引相结合,优化师资队伍学历结构。近两年,引进专业教师4人,聘请中国美发美容协会会长、全国美发美容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闫秀珍为楚天技能名师,聘请2名整形美容外科专家为客座教授。目前本专业专兼职教师人数达38人。

存在的问题:专任教师年龄、职称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偏少。

主要原因:近年来新进青年教师较多,缺乏行业企业从业经验。

坚持人才引进原则和方针,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以老带新,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要求教师每年到行业企业进修、顶岗实训不少于两个月。

专业实践条件

目标达成度:90%

主要成绩: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建成校内医学美容实训中心,增加和更新部分实训仪器设备,并调整优化布局为13个实训室,能同时满足100人的实训实践,建成24家包含美容医疗机构和美容企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成1家示范性校外实习基地。

存在的问题:部分实训室由于新增仪器设备暂时不能投入使用,实训室布局调整,门口指示标牌未及时更换。

主要原因:实训室用电负荷不够,新增设备用电负荷较高。

已向学校后勤部门提出增压申请,正按学校相关流程审批。制作新的指示牌,并及时更换。

(六)强化社会服务能力

利用专业优质资源,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建立灵活开放的社会服务体系,为孝感市乃至全省美容行业的发展服务。同时成立美容皮肤管理工作室、化妆工作室,加强教学团队和基地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扩大专业影响力。

1.每年开展就业培训年均约120人。

2.学生在美容技能训练室平均每年义务护理社会顾客3000人次,强化了实践能力;

3.学生在美容院顶岗实践平均每年护理顾客443人次,培养了师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

4.每年开展造型设计、化妆设计服务1205人次;

5.每年开展美姿美仪讲座、职业礼仪讲座、化妆知识讲座,培训约750人次;

6.校内实训基地成为孝感市美容师职业资格鉴定基地,每年开展中高级美容师职业资格鉴定约200人以上。

7.接待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长沙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到校交流学习,扩大专业影响力。

四、经费投入和使用情况

依据《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品牌和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管理办法》(鄂教职成[2015]9号)和学校项目资金管理规定,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并在规定的范围内列支。项目建设各子项资金使用情况如下表:

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建设经费使用情况

建设经费来源

省级财政

(万元)

学校自筹

(万元)

企业或其他

(万元)

合计

(万元)

建设经费

100

118.5

50

268.5

投入额度(万元)

建设内容

2016年

2017年

小计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6

30

56

教育教学方式改革

16

24

40

教师评价制度改革

9.5

7

16.5

实践教育体系建设

46

30

76

人才质量评价改革

15

11

26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26

28

54

合计

138.5

130

268.5

五、专业特色与优势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美容技术专业以重点打造“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课程内容与企业技术融合的特色”为建设思路,顺利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并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和特色。通过以美容实训中心为平台,以生产性实训课程为载体,以三会(会模仿、会操作、会服务)递进为方法,以双证(毕业证、职业技能资格证)培养为要求,通过实施多形式培养,实现双育人(知识育人、感恩育人)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基于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校企双主体育人特色

学院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先后与武汉海峡萧氏美容发展有限公司、香港雅姬乐集团有限公司签署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协议,开展现代学徒制联合人才培养。实行“1.5+0.5+1.0”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即在学校全程接受系统教育1.5年;在企业集中学习0.5年,进行岗前的职业素质及专业基础技能学习;顶岗实践1年。在校期间企业提供奖助学金,进入企业后带薪学习和顶岗实践,解决了学徒的后顾之忧。同时企业提供仪器设备和产品,用于校内实践教学,解决课程与岗位衔接的问题。校企搭建 “双主体”育人平台,试行先招生后招工(从二年级学生中选拔),逐步向招生即招工转变。通过校企共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岗课融通,构建课程体系;交流互聘,组建教学团队,形成“工学结合、分段培养”、“引企入校、校企一体”、“项目教学,双场合一” 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特色。

(二)契合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特点的对外交流合作特色

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展美容教育已多年,具有较为成熟的教学资源和体系。开展国际化交流合作有利于促进专业建设与发展,提升专业的整体建设水平、办学水平及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已与台湾建国科技大学、台中科技大学、韩国湖南大学等境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并签署交流合作协议。近年来,先后选派30余名师生赴境外进行为期半年的交流学习,不仅学习课程,而且还参加美容行业国际交流比赛。学生取得的课程成绩和学分,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转换成本校相应的课程成绩和学分。把学生“送出去”不仅让他们有机会接触美容行业最新理念和技术,增长见识,拓展国际视野,还有利于借鉴和吸收境外先进的教育内容,学习其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管理方法,满足多元化人才培养需求。同时引进国际圣迪斯哥美容标准和世界技能大赛美容项目标准,并融入教学,2018年3月,按照此标准培训的3名学生参加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美容项目湖北选拔赛,取得预赛3人进入前八,决赛1人进入前三的成绩,并入选湖北省集训队。学院通过院校互访、国际会议交流研讨、师资培养、学生访学等形式,引进国际先进教育资源,打造了契合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特点的国际化交流与合作特色。

(三)基于“小老师”培养的师生相传、生生相带的教学特色

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施以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实训中心美容院,按照美容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模式,进行生产性实训,提升学生综合技能。同时实施小老师团队管理制度,从大一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经过教师集中培训、大二学长一对一或一对二进行理论和技能辅导、全面考核后,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和表现,让学生担任技能辅导、校内美容院顾问、美容技师等不同角色的义工小老师,在仿真训练室,按照美容院的服务流程顶岗工作。小老师的培训、服务与教学相融合,全程学生由主导,老师辅助,并于每年6月份举行大一大二小老师表彰和交接仪式。小老师制度,充分发挥了学生自身的优势与特点,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企业普遍反映,小老师动手能力强,适应岗位快,综合素质高,很多优秀的小老师在企业很快成长为中坚和骨干。经过几年的探索,逐渐在小老师选拔、培训、管理、使用、交接上形成了“师生相传、生生相带”的体系和制度。

经过建设,医学美容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明显提高。近三年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共有44人次获不同奖项35项,其中,张清、陈梅琪获得第九届全国“高等学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微电影创作赛项一等奖,万雨晨同学参加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美容项目湖北选拔赛决赛,进入前三,获得“湖北技术能手”称号。“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练”,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毕业生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好,就业质量高,毕业生供不应求,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赞誉。毕业生美容中高级资格证书获取率为100%,毕业生、家长满意度超过90%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超过90%,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7%,就业质量高。

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观念层面影响招生规模:美容行业企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量较大,但受对美容行业的传统认知和固有偏见的影响,以及大多数人对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发展不了解,导致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招生难以形成较大规模。

2.本专业高层次学历教育缺乏导致的专业师资不足:目前全国开展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本科、研究生教育的高等院校较少,医学美容专业毕业的本科、研究生寥寥无几,导致受过本专业高层次学历教育的师资不足。

3.融入地方、服务地方经济能力有待提高:美容行业在一线城市发展较快,就业前景较好,本地美容行业刚刚起步,因此培养的学生留在当地较少,大多流向北上广深、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二)改进措施

1.强化医学美容之“医学”元素,展现专业特色与优势,深化校企合作。在加强专业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加大招生宣传,向学生和家长展示办学优势和良好的就业形势,宣传医学美容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使人们转变传统思想观念。

2.进一步加快师资内培外引力度。引进中医、康复、护理等医学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或境外高校美容专业师资,并送到企业进修、培训、顶岗实践,提升师资专业水平;同时加大校企合作力度,通过校企双导师聘用、校企共同培养等方式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

3.通过学生见习、师生顶岗实践、企业员工技术培训等方式,加大与地方美容企业、美容医疗机构的合作力度。通过与毕业生沟通联系,宣讲相关就业创业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回乡就业创业,服务地方经济。